题梁董教岁寒亭

君家结亭乐幽栖,佳树阴阴唯鸟啼。
横经不知白日转,搴帏坐见青山低。
城南城北春风满,陌上春容正堪玩。
白马朝穿桃李蹊,朱轮夜过金张馆。
臈月寒天雪更深,看君亭上独行吟。
眼前草木俱摇落,知尔青青松柏心。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高雅的居所,以及居住在这里的人的高洁情操。我们一起来解析一下。

首先,诗的前两句描述了梁董(可能是诗人的朋友)在自己家中建造了一个亭子,这个地方环境幽静,树木葱郁,鸟儿鸣叫,给人一种宁静舒适的感觉。

接下来,“横经不知白日转,搴帏坐见青山低”这两句,意味着梁董整日沉浸在读书之中,连时间都忘记了,直到拉开窗帘,看到远处的青山近在眼前。这表现了他读书专注、时间观念淡泊的品质。

再来看后面几句,“城南城北春风满,陌上春容正堪玩。白马朝穿桃李蹊,朱轮夜过金张馆”。这里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画面:春风吹过城南城北,桃花李花竞相开放,道路上春意正浓,非常美丽。白马朝来往于桃李间的小路,夜晚里金张两家的宅子在车轮的映照下显得辉煌。

然而,诗的最后两句转而写到腊月的严寒,“看君亭上独行吟。眼前草木俱摇落,知尔青青松柏心。”尽管外面天气寒冷,草木凋零,但梁董依旧独自在亭中吟诗。这种情景让人感受到他的坚强和高洁,就像那青松和翠柏在严冬中依然挺立。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幽静的亭子和居住于此的人的生活场景,传达了作者对那种远离尘嚣、追求高洁品质的生活方式的赞美。

王恭

王恭(1343-?),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