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邮城

城上高楼城下湖,城头画角晓呜呜。望中灯火明还灭,天际星河淡欲无。

隔水人家暗杨柳,带霜凫雁起菰蒲。短衣匹马非吾事,拟向烟波觅钓徒。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高邮城的清晨景色,通过细腻的观察展现了水乡的宁静与诗人的心境变化。

前四句像一组电影镜头:先俯拍城墙与湖水的全景,接着用画角声(古代乐器声)点破黎明时分的寂静。随后镜头拉远,捕捉到城中忽明忽暗的灯火,与逐渐被晨光冲淡的银河星光,这种光影变化暗示着昼夜交替的微妙时刻。

五六句转向细节特写:隔着水面,晨雾中杨柳掩映的人家若隐若现,突然有野鸭大雁从结霜的茭白丛中惊起。这两个画面一动一静,用"暗"字表现朦胧感,用"起"字突然打破宁静,充满生活气息。

最后两句笔锋一转:诗人看着短衣匹马的忙碌行人,突然感慨这世俗奔波并非自己追求。最妙的是"拟向烟波觅钓徒"这个结尾,就像现代人说要"辞职去洱海开民宿",用渔翁垂钓的形象,表达对简单闲适生活的向往。全诗从写景自然过渡到抒情,把都市清晨的烟火气与隐逸情怀完美融合。

萨都剌

萨都剌(约1272—1355)元代诗人、画家、书法家。字天锡,号直斋。回族(一说蒙古族)。其先世为西域人,出生于雁门(今山西代县),泰定四年进士。授应奉翰林文字,擢南台御史,以弹劾权贵,左迁镇江录事司达鲁花赤,累迁江南行台侍御史,左迁淮西北道经历,晚年居杭州。萨都剌善绘画,精书法,尤善楷书。有虎卧龙跳之才,人称燕门才子。他的文学创作,以诗歌为主,诗词内容,以游山玩水、归隐赋闲、慕仙礼佛、酬酢应答之类为多,思想价值不高。萨都剌还留有《严陵钓台图》和《梅雀》等画,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