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泰山的壮丽景象,以及作者登上泰山后的所见所感。泰山作为五岳之一,有着独特的雄伟和神秘。通过诗人的描述,我们可以感受到泰山的巍峨和壮丽。
诗的开头说五岳都很雄伟,但其中泰山特别突出。诗人提到在半山腰,马匹需要回头才能继续前行,这说明了山势的险峻。而到了山顶,诗人可以俯瞰云海和烟雾,这种景象非常壮观。
接着,诗人提到“一览小天下”,意思是站在山顶可以俯瞰整个世界,感到自己的渺小,这种感觉非常震撼。最后,诗人想象到了蓬莱仙境,感觉自己仿佛可以接近飞升的仙人,这种意境给读者一种飘渺的遐想。
整首诗通过对泰山美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壮丽景色的赞美,以及在高度上获得的精神上的触动和启示。
王廷相
王廷相(1474-1544),字子衡,号浚川,世称浚川先生,河南仪封(今兰考)人,祖籍潞州。明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王廷相幼年聪慧奇敏,好为文赋诗,且留心经史。《明史》称他“博学强记,精通经术、星历、舆图、乐律,河图洛书,周邵程张之书,皆有论驳” 。明孝宗时,与李梦阳、何景明等人,提倡古文,反对台阁体,时称“七子”(“前七子”)。 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谥“肃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