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坐十首 其三

哀蛩应善叹,不尽为秋风。
独宿清宵远,高斋暮雨同。
吹灯离梦黑,警鹤小亭空。
客思阑于夜,凄凄萧寺中。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天夜晚的宁静与孤独,诗人通过自然景象和自己的感受,表达了深深的思乡之情。

首先,诗的开头“哀蛩应善叹,不尽为秋风”中,“哀蛩”指的是秋天的蟋蟀,它在哀鸣,仿佛也在感叹秋天的到来。这里的“哀蛩”和“秋风”都象征着秋天的萧瑟和凄凉。诗人在此用了拟人的手法,让蟋蟀的哀鸣来传递自己的内心情感。

接着,“独宿清宵远,高斋暮雨同”两句说明诗人独自一人在夜晚的静谧中度过,而窗外则是连绵不断的秋雨。这里,“清宵”指的是深夜,而“高斋”则是诗人所在的地方,一般用来形容书房或安静的房间。这两句通过对比,更加突出了诗人孤独寂寞的感受。

“吹灯离梦黑,警鹤小亭空”中,“吹灯”暗示了夜晚已经很深,灯已经熄灭。而“离梦黑”指的是梦中与现实的界限模糊,或者梦中的情境让诗人感到绝望。接着“警鹤小亭空”,描述的是诗人独自站在空寂的小亭中,周围只有秋风秋雨相伴,仿佛还有警鹤在鸣叫,增添了环境的孤寂和凄凉。

最后一句“客思阑于夜,凄凄萧寺中”直接点明了诗人的思绪在深夜中变得模糊,就像寂静的寺庙一样。这里的“客思”指的是诗人的思乡之情,以及对远方的思念。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秋天夜晚的宁静和诗人孤独的心境,同时也表达了深深的思乡之情。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