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白麻头》用生动的比喻描绘了一只勇猛善斗的蟋蟀(俗称"蛐蛐")。全诗就像给蟋蟀拍了一张特写照片,通过四个鲜明特征展现它的非凡战斗力:
1. 外形描写像金色铠甲
"黄色辉光耀似金"说它的外壳像黄金一样闪闪发亮,这种耀眼的颜色暗示它天生不凡,就像古代将军穿的黄金战甲。
2. 武器描写令人胆寒
"枣红牙齿利如针"用红枣的颜色形容蟋蟀牙齿的鲜艳,又用绣花针比喻牙齿的尖锐。短短七个字就让人仿佛看到它张牙舞爪的凶悍模样。
3. 独特优势点明胜因
"葡萄毛肉体"这个比喻很新奇,说它身体像葡萄一样饱满结实,又长着特殊的绒毛。这种特殊体质正是它能连续作战的秘密武器。
4. 实战表现证明实力
最后用"日交三度也还赢"直接展示战绩:一天打三场都能赢。就像现在说"三连胜"一样简单有力,不需要多余夸奖,实力就是最好的证明。
全诗妙在完全不用"勇猛""厉害"这类抽象词,而是用金色、红枣、葡萄这些日常事物作比,让一只冠军蟋蟀活灵活现地跳在我们眼前。这种用具体形象代替抽象夸赞的写法,比直接说"这只蟋蟀真厉害"要生动一百倍。
贾似道
贾似道(1213年8月25日-1275年10月),字师宪,号悦生,南宋晚期权相。浙江天台屯桥松溪人。端平元年(1234)以父荫为嘉兴司仓、籍田令。嘉熙二年(1238)登进士,为理宗所看重。宋理宗驾崩后,立理宗养子赵禥为帝,是为宋度宗,度宗即位后不久,贾似道升任太师、平章军国重事。咸淳九年(1273),襄阳陷落。德祐元年(1275),贾似道精兵13万出师应战元军于丁家洲(今天安徽铜陵东北江中),大败,乘单舟逃奔扬州。群臣请诛,乃贬为高州团练副使,循州安置。行至漳州木棉庵,为监押使臣会稽县尉郑虎臣所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