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登高时的所见所感,既有对自然景色的生动刻画,又透露出人生感慨。
前两句写景:平坦的树林和广阔的田野中,骑马的平台已经荒废,山寺的钟声在夕阳中回荡。这里用"荒"字暗示了时光流逝的沧桑感,钟声和夕阳的组合更添寂寥氛围。
中间四句转入抒情:人总会因为眼前景象产生新的感触,但菊花(寒花)的香气却和去年一样。这里用花香不变反衬人事变迁。接着写自己头巾歪斜、鬓发斑白(霜侵鬓),但依然保持豁达心态,哪怕心硬如石也不妨碍谈吐风趣。
最后两句是点睛之笔:无边落叶和滔滔江水构成壮阔画面,诗人由此感悟到人生短暂(此身此日),更应珍惜时光、奋发有为。一个"忙"字不是指忙碌,而是要积极进取的意思。
全诗妙在将萧瑟秋景与积极人生态度完美结合,落叶江水等意象既写实又象征时光流逝,而诗人并未消沉,反而在自然永恒中找到了人生动力。语言平实但意境深远,读来令人既感秋意凉,又觉精神振。
陈师道
陈师道(1053~1102)北宋官员、诗人。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元祐初苏轼等荐其文行,起为徐州教授,历仕太学博士、颖州教授、秘书省正字。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陈师道为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重要作家。亦能词,其词风格与诗相近,以拗峭惊警见长。但其诗、词存在着内容狭窄、词意艰涩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词有《后山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