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清代学者阮元为悼念友人淩廷堪(字次仲)而作。全诗通过平实的语言,表达了对逝去友人的深切怀念和对他人格学问的敬仰。
首联"山海应如旧,斯人世已无"用自然永恒与人生短暂的对比开篇:山海依旧在,但这位杰出学者已离世三十年。这种物是人非的感慨奠定了全诗哀思的基调。
中间两联集中赞美淩廷堪的品德学问:
- "因文明礼乐"指他通过研究古代典籍来复兴礼乐教化
- "本孝砺廉隅"说他以孝道为根本,磨砺出端方正直的品格
- "耐久真成友"称赞他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真挚友情
- "成名定作儒"肯定他凭借真才实学成为一代儒学大家
尾联"那堪三十载,到此式君庐"将情感推向高潮:三十年后重访故人居所,物是人非的怅惘令人难以承受。一个"式"(凭吊)字,既包含对故居的瞻仰,又暗含对逝者精神的追随。
全诗没有华丽辞藻,而是用质朴的语言、具体的品质描写(孝道、正直、治学)和鲜明的今昔对比,让读者感受到:真正的友谊可以超越生死,杰出学者的精神能够长留人间。这种真挚的情感和对知识分子的敬意,正是诗歌打动人心的关键。
阮元
阮元(1764~1849)字伯元,号云台、雷塘庵主,晚号怡性老人,江苏仪征人,乾隆五十四年进士,先后任礼部、兵部、户部、工部侍郎,山东、浙江学政,浙江、江西、河南巡抚及漕运总督、湖广总督、两广总督、云贵总督等职。历乾隆、嘉庆、道光三朝,体仁阁大学士,太傅,谥号文达。他是著作家、刊刻家、思想家,在经史、数学、天算、舆地、编纂、金石、校勘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高的造诣,被尊为三朝阁老、九省疆臣,一代文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