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夜桂香满园的宁静画面,用简单自然的语言传递出细腻的生活意趣。
前两句"丛桂抱幽亭,秋香聚圆谷"像一幅工笔画:茂密的桂树环抱着幽静的小亭,秋天的香气在圆形山谷里凝聚。这里"抱"字用得巧妙,让桂树有了拟人化的温柔姿态,而"聚"字则让无形的香气有了重量感。
后两句"悬知昨夜晴,明月三更足"转入推理式描写:从眼前景象就能推断出昨夜是个晴夜,因为三更时分的月光如此充足。这种因果联想很有趣,诗人不说"看见"而说"推知",让读者也跟着一起玩味昨夜的美好月色。
全诗最动人的是那种不直接说破的含蓄美。明明在写桂香月明,却通过环境细节和逻辑推理来呈现,让人仿佛能闻到那清甜的桂花香,看到月光洒在枝叶间的斑驳光影。这种点到为止的写法,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阮元
阮元(1764~1849)字伯元,号云台、雷塘庵主,晚号怡性老人,江苏仪征人,乾隆五十四年进士,先后任礼部、兵部、户部、工部侍郎,山东、浙江学政,浙江、江西、河南巡抚及漕运总督、湖广总督、两广总督、云贵总督等职。历乾隆、嘉庆、道光三朝,体仁阁大学士,太傅,谥号文达。他是著作家、刊刻家、思想家,在经史、数学、天算、舆地、编纂、金石、校勘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高的造诣,被尊为三朝阁老、九省疆臣,一代文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