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六六年九月廿二日红卫兵勒令归乡内子淡俜结装相随旋又奉令返回原职计居乡一百天 其一
日下繁香独向隅,归来况是一身孤。
惟将鸩血消烦渴,苦见蛾眉得厚诬。
高阁冷侵黄竹子,空庭秋到白杨株。
愁边即近清閒境,懒问当年旧酒徒。
惟将鸩血消烦渴,苦见蛾眉得厚诬。
高阁冷侵黄竹子,空庭秋到白杨株。
愁边即近清閒境,懒问当年旧酒徒。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归来之人的心境,背景设定在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诗中的“红卫兵勒令归乡”暗示了社会环境的动荡和变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一些浅显解读:
1. 日下繁香独向隅,归来况是一身孤。
- 这两句描写的是回到家乡时的感受。诗句中的“日下繁香”比喻家乡的繁华与美丽,但“独向隅”则表达了主人公的孤独和失落,仿佛只剩下一人面对曾经的繁华。这里“一身孤”进一步强调了孤独感,表达了主人公在社会变迁中感到的孤立无援。
2. 惟将鸩血消烦渴,苦见蛾眉得厚诬。
- 这里使用了一些隐喻,其中“鸩血”象征着痛苦和屈辱,暗示主人公经历了痛苦的经历。“消烦渴”则是试图通过承受痛苦来缓解内心的焦虑。而“蛾眉”通常比喻才貌双全的女子,这里“蛾眉得厚诬”可能指的是有才华的女性受到了不公正的指责。
3. 高阁冷侵黄竹子,空庭秋到白杨株。
- 这两句描绘了居所的荒凉景象,“高阁冷侵”表示高大的房屋显得冷清,缺乏温暖。“黄竹子”和“白杨株”在秋季显得更加苍凉,增加了孤独和落寞的氛围。这样的景象象征着主人公内心的情感状态,孤寂又寥落。
4. 愁边即近清閒境,懒问当年旧酒徒。
- 最后两句表达了一种厌倦与归宿感。“愁边即近清閒境”意味着在愁苦中找到了一种清净的环境,暗示了主人公开始寻找内心的平静。“懒问当年旧酒徒”则表达了对过去经历的淡漠,不再追问那些不再有意义的事情。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描绘归来之人的心境,展现了他们在社会变革中的孤独、痛苦与寻求解脱的过程。诗中的语言虽然古雅,但情感表达清晰,充满了深沉的情感和对现实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