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笋峰
西山下夕阳,阴翳凄我神。
拾级愈斗绝,苔滑除荒榛。
涧泉幽脩语,回头又无人。
樀樀叩竹户,童子知迎宾。
僧房如旋螺,一上一境陈。
登楼望东岭,彩翠相鲜新。
林梢断崖口,杯水浮湖漘。
请客参石笋,樵路随麚麇。
十丈未拆㱿,包孕太古春。
昔闻祖龙学,结庵此嶙峋。
名僧贶幽趣,遗础今埋湮。
太息后来者,何幸为州民。
拾级愈斗绝,苔滑除荒榛。
涧泉幽脩语,回头又无人。
樀樀叩竹户,童子知迎宾。
僧房如旋螺,一上一境陈。
登楼望东岭,彩翠相鲜新。
林梢断崖口,杯水浮湖漘。
请客参石笋,樵路随麚麇。
十丈未拆㱿,包孕太古春。
昔闻祖龙学,结庵此嶙峋。
名僧贶幽趣,遗础今埋湮。
太息后来者,何幸为州民。
现代解析
《石笋峰》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石笋峰的一次游历,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表达,展现了自然景色与人文历史的交融。
诗的开头,作者描述了夕阳西下的西山,阴暗的氛围让他感到心神凄凉。接着,他沿着陡峭的山路攀登,苔藓湿滑,荒草丛生,显得格外艰难。山涧中的泉水仿佛在低声细语,回头望去,却空无一人,这种孤寂感油然而生。
当他敲响竹门时,童子出来迎接,僧房像螺旋般层层上升,每上一层,景色都有所不同。登上楼顶,东岭的美景映入眼帘,色彩斑斓,清新动人。远处林梢与断崖相接,湖面如一杯水般宁静,景色如画。
作者邀请客人一同参拜石笋,沿着樵夫的小路前行,仿佛与鹿群同行。石笋峰高耸入云,仿佛包裹着远古的春天,蕴含着无尽的历史。作者提到,传说秦始皇曾在此学习,名僧也曾在此留下足迹,但如今这些遗迹已埋没在历史长河中。
最后,作者感叹自己作为后来者,能够成为这片土地的居民,是何等的幸运。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和对历史遗迹的缅怀,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历史文化的敬仰,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当下生活的满足与感恩。
厉鹗
厉鹗(1692-1752),字太鸿,又字雄飞,号樊榭、南湖花隐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文学家,浙西词派中坚人物。康熙五十九年举人,屡试进士不第。家贫,性孤峭。乾隆初举鸿博,报罢。性耽闻静,爱山水,尤工诗馀,擅南宋诸家之胜。著有《宋诗纪事》、《樊榭山房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