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宁静的午后,于书房中醒来的情景,表达了他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江南美好风光的怀念。
首联“棐几坐清昼,博山凝妙香”,写诗人在一张古雅的桌旁,享受着清静的午后时光,博山炉中飘出阵阵香气,营造出一种宁静雅致的氛围。这里的“棐几”和“博山”都是古代文人常用的器物,暗示了诗人高雅的生活情趣。
颔联“兰芽依客土,柳色过邻墙”,诗人观察到兰花的嫩芽在客土中生长,柳树的绿色枝条越过邻居的墙头。这两句既展现了自然的生机勃勃,也暗示了诗人对周围环境的细致观察和热爱。
颈联“巷僻过从少,官閒气味长”,诗人居住的小巷偏僻,来往的人很少,官务清闲,生活节奏舒缓。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这种远离尘嚣、无拘无束的生活的满足和享受。
尾联“江南一枕梦,高卧听鸣桹”,诗人在梦中回到了江南,躺在高床上,听着船桨划水的声音。这里的“江南”是诗人心中理想的所在,象征着美好的生活和对故乡的思念。通过梦境,诗人表达了对江南风光的无限向往和留恋。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宁静闲适的生活状态,以及对江南美好风光的怀念。诗中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追求,展现了诗人高雅的情趣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黄庭坚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