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四日记梦

断鳌立极有前闻,郁郁昌陵颠蘖春。
起自郇瑕形自著,晓然入梦匪纷纭。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充满神话色彩和历史厚重感的梦境。

第一句"断鳌立极有前闻"借用女娲断鳌足立四极的神话,暗示某种伟大的开创性事业早有先例。就像我们常说的"太阳底下无新事",历史上总有类似的事情发生过。

第二句"郁郁昌陵颠蘖春"展现了一幅陵墓上草木茂盛、新芽萌发的景象。这里用植物在陵墓上顽强生长的画面,暗喻生命力的顽强和历史的延续性。就像现代人看到古建筑缝隙里长出的小草,会感叹生命的顽强。

第三句"起自郇瑕形自著"提到一个古老的地名"郇瑕",说某种事物从这里起源并自然成形。这就像我们今天追溯某种文化现象的源头,发现它是在某个特定地方自然发展起来的。

最后一句"晓然入梦匪纷纭"是说这个梦境清晰明了,并不杂乱。就像我们有时会做特别真实的梦,醒来后每个细节都记得很清楚。

整首诗通过神话典故、历史地名和自然意象,构建了一个既虚幻又真实的梦境世界。诗人似乎在借这个梦表达对历史传承、生命延续的思考,用梦境的清晰来反衬现实的复杂。就像现代人通过梦境来反思现实一样,这首诗也展现了人类对历史和生命的永恒追问。

马廷鸾

马廷鸾(1222年—1289年),字翔仲,号碧悟。宋饶州乐平(今江西乐平市)众埠乡楼前村人。幼年丧父,贫不改志,刻苦读书,淳祐七年(1247),马廷鸾赴京参加乙未科省试,获进士第一,殿试为第四,一举成名。他一生勤政爱民,秉性正直,从地方官直至宰相高位。惜南宋朝廷为权奸把握,不能尽展其才华。度宗朝奸臣贾似道、丁大全当国把持朝政,视为异见,受其压制,迫于内忧外患,廷鸾饮恨引退。宋亡,马廷鸾拒绝与元政权合作,表现出崇高的民族气节。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