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一诗 其七

古有行道人。陌上见三叟。年各百馀岁。相与锄禾莠。

住车问三叟。何以得此寿。上叟前致辞。室内妪貌丑。

中叟前置辞,量腹节所受。下叟前致辞。夜卧不覆首。

要哉三叟言。所以能长久。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赶路人遇见三位百岁老人的小故事,通过对话揭示长寿的秘诀,语言朴实却充满生活智慧。

全诗像一幕微型话剧:赶路人停车问三位在田间除草的老人为何能活过百岁。三位老人依次回答——
1. 第一位说"家里老婆长得丑"(暗指不沉迷女色,生活节制)
2. 第二位说"吃饭量力而行"(饮食有度,不暴饮暴食)
3. 第三位说"睡觉不蒙头"(保持呼吸通畅,注重睡眠质量)

最妙的是结尾点题:这些看似简单的习惯,恰恰是健康长寿的关键。诗人用"室内妪貌丑"这种幽默说法代替说教,把严肃的养生道理变得生动有趣。三位老人分别从情欲节制、饮食控制、起居卫生三个生活维度,给出了接地气的长寿指南。

这首诗的价值在于:用最平凡的劳动场景(锄草)和最通俗的对话,传递出历经时间检验的生命智慧。它提醒我们,健康长寿不在求仙问药,而藏在日常生活的细节里。

应璩

(191—252)三国魏汝南人,字休琏。应场弟。博学,以文章显,善为书记。魏文帝、明帝时,历官散骑常侍。齐王曹芳立,稍迁侍中、大将军长史。曹爽执政,多违法度,璩以诗讽之,多切时要。复为侍中,典著作。今存《百一诗》数篇,有辑本《应休琏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