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中秋分韵得处字

西风涤残{俟左换火},秋水静如滤。
客心悲未央,感兹年芳去。
聊携池上酌,相与豁烦虑。
我肴楚以陈,曾未举前箸。
延首视太清,飞蛾已来御。
屏翳虽放纷,不敢捩眼觑。
清辉岂不佳,祗益畸人苦。
故乡值良辰,辄与亲暱醵。
转蓬随天风,异县不可据。
明年看清光,那知又何处。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漂泊在外的游子,在中秋时节触景生情的愁绪。

开篇用"西风扫落叶,秋水静如滤"描绘出秋天的萧瑟景象,就像被过滤过一样清澈冷寂。这种环境让客居他乡的诗人感到年华逝去的悲伤,于是借酒消愁,在池塘边独自饮酒解忧。

诗中提到准备好的菜肴都没动筷子,抬头看天空时,连飞蛾都不敢直视月亮的光辉。这里用飞蛾的胆怯反衬出月光的清冷刺目,这种明亮反而让孤独的人更觉痛苦。

诗人想起在故乡时,每逢佳节都会和亲友欢聚畅饮。而现在自己就像随风飘转的蓬草,居无定所。最后发出无奈的感叹:明年再看中秋月,又不知会漂泊到何方。

全诗通过对比手法(故乡团聚vs异乡独酌)、细腻的景物描写(秋风、秋水、飞蛾)和生动的比喻(转蓬随风的漂泊),表达了游子在中秋月圆时的孤独与乡愁。最打动人的是结尾处对未来的迷茫,让每个有过漂泊经历的人都能感同身受。

高斯得

宋邛州蒲江人,字不妄。高稼子。理宗绍定二年进士。李心传修四朝史,辟为史馆校阅,分修光、宁二帝纪。因言事,忤宰相史嵩之,出为外官。淳祐六年复以论史嵩之事被排出外。历福建路计度转运副使,为宰相丁大全之党诬劾,夺职降官,大全罢,事始得白。恭帝德祐元年累官至参知政事,为宰相留梦炎乘间罢去。有《诗肤说》、《耻堂文集》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