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逊叔侍郎奉京师旧坟改葬天柱谨成挽诗一首
钱氏霸吴越,功德在斯民。
逊王早退居,身退道益尊。
至今二百年,盛事传后昆。
文采震本朝,岂惟光一门。
后来翰林公,又以直声闻。
累叶其外家,家世悉殊勋。
善恶久乃效,其报于此分。
裔孙杰立者,迎丧自中原。
遂令扰攘后,得安久旅魂。
依依天柱山,不必京洛尘。
死者如有知,当言吾有孙。
小人托末契,所恨老不文。
睹此一时盛,忍终无一言。
越水流不竭,越山旱不昏。
孝子亦不匮,锡类到礽云。
逊王早退居,身退道益尊。
至今二百年,盛事传后昆。
文采震本朝,岂惟光一门。
后来翰林公,又以直声闻。
累叶其外家,家世悉殊勋。
善恶久乃效,其报于此分。
裔孙杰立者,迎丧自中原。
遂令扰攘后,得安久旅魂。
依依天柱山,不必京洛尘。
死者如有知,当言吾有孙。
小人托末契,所恨老不文。
睹此一时盛,忍终无一言。
越水流不竭,越山旱不昏。
孝子亦不匮,锡类到礽云。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大家族的光荣历史和孝道传承的故事,用现代话来说就是"祖上积德,子孙享福"的温暖叙事。
全诗可以分成三部分来看:
第一部分是"家族荣耀史"(前12句):
讲钱家祖先在吴越地区当官时为民造福,主动退位后反而更受尊敬。两百年来家族人才辈出,既有文采飞扬的翰林学士,又有正直敢言的官员,整个家族世代都有大功劳。这里用"善恶有报"的道理说明好家风会福泽后代。
第二部分是"孝子故事"(中间8句):
讲钱家后代钱逊叔把祖先坟墓从中原迁到天柱山的事。诗人称赞这是乱世中让祖先安魂的孝举,说祖先在天有灵一定会为有这样的好孙子欣慰。这里把普通的迁坟写成感人的孝道故事,天柱山的青山绿水被比作比京城更好的长眠之地。
第三部分是"点赞环节"(最后6句):
诗人谦虚地说自己虽然没啥文采,但看到这样的孝行必须写诗点赞。最后用"越地的山水永不枯竭"比喻钱家的孝道和福气会永远传承下去,连子孙的子孙都能受益。
这首诗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
1. 把历史大事和家庭小事巧妙结合,让迁坟这种家常事有了历史厚重感
2. 用"好人有好报"的传统观念,把积德、尽孝、家族兴旺这些中国人重视的价值连成完整故事链
3. 结尾的山水比喻既优美又有深意,让人感受到美德就像自然山水一样永恒
就像我们现在说"好家风代代传",古人用更诗意的方式表达了同样的道理,让今天的读者也能感受到传统孝道文化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