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简单直白的语言,表达了对王羲之《兰亭序》真迹失传的遗憾,以及获得摹本的珍视之情。
前四句用了两个历史典故: 1. "有若似夫子"说孔子弟子有若长得像孔子,但终究不是本人,就像后世临摹的《兰亭序》再像也不是真迹。 2. "虎贲状蔡邕"讲侍卫长得像文学家蔡邕,就像酒席上摆着孔融(文举)的酒杯作纪念,都是"形似神不似"的比喻。
后四句直接抒情: - 唐太宗把真迹带进昭陵后,世上就再无真迹。 - 诗人现在得到的摹本虽然只是复制品,但就像珍贵的美玉一样值得珍藏。
全诗核心是"真迹不可复得"的遗憾与"摹本亦可珍贵"的慰藉,用日常比喻让读者感受到:虽然得不到原版,但好的复制品同样值得珍惜。这种对艺术传承的朴素情感,至今仍能引起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