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日寄瑞安留宰留宰以是日宴新第人并见招

落帽沾衣总失真,追随萸菊亦劳神。
酒无肴核依然好,家有溪山岂是贫。
沆瀣从空来夜气,青冥随处际秋旻。
不知此是登高否,为问慈恩塔上人。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写的是重阳节时,诗人对友人瑞安留宰的思念和感慨。全诗用轻松幽默的语调,表达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应酬的疏离感。

首联"落帽沾衣总失真,追随萸菊亦劳神"用自嘲的口吻说:重阳节戴茱萸、赏菊花这些习俗太麻烦,把自己弄得帽子歪了衣服脏了,反而失去了节日的本真。这里透露出诗人对繁琐礼节的厌倦。

颔联"酒无肴核依然好,家有溪山岂是贫"是诗的核心思想:只要有酒,没有下酒菜也一样开心;家里有自然山水相伴,怎么能算贫穷呢?这两句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

颈联"沆瀣从空来夜气,青冥随处际秋旻"描写秋夜美景:夜露从天空降下,秋日的晴空无边无际。诗人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暗示自己向往自由开阔的心境。

尾联"不知此是登高否,为问慈恩塔上人"用调侃的语气说:不知道我这样算不算登高过节?真想问问慈恩寺塔上那些真正在登高的人。这里既表现了诗人不拘泥于形式的洒脱,也流露出对友人的思念。

整首诗语言平实却意味深长,通过对比官场应酬的繁琐与自然生活的惬意,表达了诗人追求简单真实生活的心愿。诗中"家有溪山岂是贫"一句尤其精彩,道出了精神富足比物质富裕更重要的生活哲理。

陈傅良

陈傅良(1137—1203),字君举,号止斋,学者称止斋先生,浙江温州瑞安湗村(今署瑞安市塘下镇罗凤街道)人,南宋著名学者、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乾道八年(1172)进士,官至宝谟阁待制、中书舍人兼集英殿修撰,为南宋一代名臣。青年时期执教于家塾,后主讲于茶院寺之南湖塾,学生数百。中进士后授泰州教授,仍在家教书。后任职湖南,公余在岳麓书院讲学,门墙极盛。卒谥文节。 著有《止斋文集》、《周礼说》、《春秋后传》、《左氏章指》等作品。其中,《八面锋》为宋孝宗击节赞叹,御赐书名,流传甚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