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登彭泽北山佛阁

眼界江天阔,登临即大观。
云根连地拔,山势让城宽。
路险苔偏滑,风凉汗易乾。
夕阳红欲堕,好是独凭栏。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雨后登上彭泽北山佛阁时的所见所感,语言生动,画面感强。

首联"眼界江天阔,登临即大观"写登高望远的感受。站在高处,眼前是开阔的江面和天空,一登上来就能看到壮观的景色。这里用"大观"二字,突出了景色的壮美。

颔联"云根连地拔,山势让城宽"继续写景。云彩好像从地面拔地而起,山势雄伟却显得城市很渺小。这两句用拟人手法,把云和山写得很有气势。

颈联"路险苔偏滑,风凉汗易乾"转写登山时的体验。山路险峻,青苔湿滑;凉风吹来,登山出的汗很快就干了。这两句通过细节描写,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尾联"夕阳红欲堕,好是独凭栏"写傍晚时分的感受。火红的夕阳快要落下,这时候独自靠着栏杆欣赏美景,感觉特别好。最后一句点出了诗人享受独处的悠然心境。

整首诗从远到近,从景到人,层次分明。诗人用朴素的语言,把雨后登山的所见所闻所感写得生动传神,让读者也能感受到那份登高望远的畅快和独处时的闲适。特别是"夕阳红欲堕"这个画面,色彩鲜明,意境优美,是全诗的亮点。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