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唐宗鲁
惊飙振原野,草树日已疏。
客子怀故林,哀鸿云外呼。
九土人相食,烟尘暗长途。
骨肉一分散,东瓯定勾吴。
侧身无津梁,飞梦轻重湖。
荆璞时未珍,所贵琏与瑚。
棠溪古云利,百炼不受诬。
忧患启明哲,艰贞奋良图。
熠熠草上萤,青青涧中蒲。
已感秋日短,复悲冬夜徂。
阳光烛幽昧,阴壑群生苏。
归舟泛春涛,一觞酹伍胥。
客子怀故林,哀鸿云外呼。
九土人相食,烟尘暗长途。
骨肉一分散,东瓯定勾吴。
侧身无津梁,飞梦轻重湖。
荆璞时未珍,所贵琏与瑚。
棠溪古云利,百炼不受诬。
忧患启明哲,艰贞奋良图。
熠熠草上萤,青青涧中蒲。
已感秋日短,复悲冬夜徂。
阳光烛幽昧,阴壑群生苏。
归舟泛春涛,一觞酹伍胥。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动荡年代里游子的漂泊与忧思,同时暗含对人生际遇的深刻感悟。
开篇用狂风扫过原野、草木凋零的景象,比喻社会动荡。游子像离群的孤雁在云外哀鸣,思念家乡。当时天下饥荒严重("九土人相食"),战乱让前路昏暗,亲人离散各奔东西(东瓯、勾吴是古地名)。
中间部分用比喻表达怀才不遇:美玉(荆璞)无人赏识,人们反而看重普通器皿(琏与瑚);棠溪宝剑虽锋利,也需要千锤百炼才能证明价值。但诗人认为,正是艰难处境能磨炼人的智慧,激励人奋发图强。
接着用萤火虫的微光和涧边青蒲的短暂生机,比喻人生如秋日般短暂,冬夜终将过去。最后笔锋一转,写阳光终将照亮黑暗,春天到来时乘船归乡,用酒祭奠忠臣伍子胥,寄托了对光明未来的期待。
全诗通过自然景象与社会现实的交织,表达了在乱世中坚守希望、在逆境中磨砺成长的人生智慧,最终落脚在对光明未来的信念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