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用和御史墓山八韵 其五 笔架明星

笔架山形奇且牢,上与列宿如相遭。光华照地夜初白,苍翠插空秋正高。

大年登楼手可摘,杜甫上天诗更豪。乡人翘首望山斗,我亦念之心孔劳。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形状奇特、稳如磐石的笔架山,它高耸入云,仿佛能碰到天上的星辰。诗人用生动的画面感,让读者感受到山在夜晚被星光映照的明亮,以及在秋天苍翠挺拔的姿态。

诗中提到两位历史人物:北宋画家"大年"(可能指赵令穰)和唐代诗人杜甫。前者登楼似乎伸手就能摘到星辰,后者则用豪迈的诗篇赞美天空。这两人都象征着艺术与文学的高远境界,暗示这座笔架山激发了人们追求卓越的灵感。

最后两句写乡亲们仰望这座如北斗般雄伟的山峰,而诗人自己也因思念这座山而心潮澎湃。这里既表达了当地人对自然奇观的敬仰,也透露出诗人对故乡山水的深厚情感。

全诗通过夸张的想象(山高可摘星)、鲜明的色彩对比(夜白与苍翠)、以及历史人物的烘托,将一座普通的山写得气势磅礴。最巧妙的是把静止的山峰比作"笔架",暗含文人墨客以山为案、以天为纸的浪漫情怀,让整座山成为了承载文化梦想的象征。

李东阳

李东阳(1447年-1516年),字宾之,号西涯,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人,寄籍京师(今北京市)。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