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咏

我有安乐处,名为建德乡。
唱于风起籁,虚白月生光。
自谓青云馆,何惭绿野堂。
傍窗低竹几,临水小绳床。
居士斋时卧,先生醉后狂。
眼前无异物,身外有余粮。
蔬食寻常饭,荤腥间或尝。
净神三遍咒,暖室一炉香。
念念归真境,心心向道场。
世间安饱事,一切不思量。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远离世俗喧嚣、自得其乐的隐居生活,语言朴实却充满生活哲理。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

1. 理想家园
诗人把住处比作"建德乡"(道德高尚之地),用"青云馆""绿野堂"这些雅称形容自己的陋室,说明他虽住得简朴(低矮竹几、小绳床),但精神世界很富足。这种对物质条件的淡然,突显了知足常乐的心态。

2. 日常生活
诗中展现了简单而充实的生活场景:刮风时听自然声响,夜晚赏月光,斋戒时静卧,酒后尽情放松。吃的主要是蔬菜米饭,偶尔才尝荤腥,既有修行者的节制,也不失生活情趣。

3. 精神追求
"净神咒""一炉香"这些细节,显示他通过诵经焚香来净化心灵。"念念归真境"表明他时刻向往超脱的境界,把世俗的温饱问题都抛在脑后,专注内心修养。

4. 核心启示
诗人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们:真正的安乐不在豪宅美食,而在于内心的宁静。只要放下对物质的过度追求,在简单生活中也能找到自在,这种生活态度对现代人仍有启发意义。

全诗像一封来自古代的生活建议书,提醒我们:少些欲望,多些对自然的感知,平凡的日子也能过出神仙般的惬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