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南康界阅图经感陶公李渤刘凝之事戏作

长官定笑归来晚,中允应嫌去却回。惟有山人莫相笑,也曾还俗做官来。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周必大用幽默自嘲的口吻写的,通过调侃三位历史人物来暗指自己的经历,读起来轻松有趣又耐人寻味。

前两句在说两位古人的故事:陶渊明辞官归隐时,当地官员可能笑他"回来得太晚";李渤(曾任太子中允)辞官又复出,可能被人嫌弃"走了又回来"。这里用"长官笑""中允嫌"的拟人化描写,活灵活现地展现了世人爱议论的性格。

后两句突然转向自我调侃:我这个山野之人(山人)你们别笑我,因为我比他们更离谱——不仅做过官,还是"还俗"后做的官(暗指自己从隐士变成官员)。"还俗做官"这个说法特别妙,把仕途比作出家当和尚,既自嘲又带着看透世事的洒脱。

全诗最精彩的是用"笑"字串联全篇:别人笑陶公,中允被嫌,最后求山人别笑自己。通过这种递进式的幽默,诗人既表达了对官场进退的豁达,又暗含"谁也别笑话谁"的人生智慧,读到最后让人会心一笑。

朱熹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