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中忆椿萱

晚子依依膝下娱,七龄方始识之无。
自知补拙惟韩线,敢谓投时有魏珠。
三釜末由供菽水,二人何地答勤劬。
梅山暂老龙鳞树,怅望白云夜月孤。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一个远行在外的游子对父母的深切思念和愧疚之情。

诗的开头,诗人回忆起小时候在父母膝下玩耍的温馨时光,那时候还年幼无知,直到七岁才开始懂得一些事情。这里透露出对童年无忧无虑生活的怀念。

接着,诗人谈到自己为了弥补天资的不足,勤奋学习,像古人韩愈那样“勤能补拙”。但他也明白,即使努力,也不一定能像魏珠那样投合时运,获得成功。这里流露出一种对现实的无力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然后,诗人感慨自己无法用微薄的收入供养父母,无法尽孝道,心里感到十分愧疚。他想象着父母依然在老家辛勤劳作,而自己却无法在身边照顾他们,这种愧疚和对父母的思念交织在一起。

最后,诗人望着远处的梅山,仿佛看到了父母的身影,但现实却是孤独的夜晚和明月。这里用“怅望”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无限思念和对父母的深深牵挂。

整首诗通过回忆、现实和想象的交织,表达了游子对父母的思念、愧疚和无奈,情感真挚而深沉,读来令人动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