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宿榆林店有感
凉雨何冥冥,黑云复浩浩。山行夜不休,崄巇犹蜀道。
我非王程迫,胡为役衰老。数口远相将,未必常温饱。
投彼敝屋间,芜秽不及扫。园荒无主人,马散齧秋草。
席地即吾庐,馀生聊自保。隔林乞火回,酌酒慰怀抱。
愚者昧所适,哲人见机早。反为细君嗤,宁如在家好。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诗人带着一家老小艰难赶路,最终在一间破败的茅屋中借宿的场景。全诗通过质朴的语言,展现了旅途的艰辛和人生的无奈。
开头四句写景:冰凉的雨下个不停,黑压压的乌云铺天盖地。诗人在崎岖的山路上连夜赶路,道路险峻得如同蜀道一般。这里用"蜀道"这个典故,突出道路的艰险难行。
中间十二句叙事:诗人自问并非公务在身,为何要拖着年迈的身体受这份罪?带着几口家人远行,连温饱都难以保证。他们找到一间破旧的茅屋,屋里杂草丛生都没人打扫。荒废的园子里没有主人,马儿散开啃着秋草。诗人席地而坐,把这破屋当作临时住所,只求能保住性命。他向树林另一边的人家借来火种,喝点酒安慰自己。
最后四句抒情:愚笨的人看不清自己的处境,聪明人则能早早察觉危机。诗人这番感慨反而被妻子嘲笑,她说还不如待在家里好呢。这里通过妻子的调侃,反衬出诗人漂泊在外的辛酸。
全诗没有华丽的辞藻,就像用白描手法画出一幅风雨夜宿图。诗人通过具体的场景描写——冰凉的雨、险峻的山路、破败的茅屋、借火温酒等细节,让读者真切感受到旅途的困顿。最后妻子的玩笑话,更给这份艰辛增添了一丝苦涩的幽默感,让人读来既觉心酸又不失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