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一位39岁的病人在冬天养病时写下的生活记录,用平实的语言描绘了病中生活的种种不便,却也透露出读书带来的精神慰藉。
首联直接交代年龄和病情:作者39岁,却饱受头痛困扰("病脑剧中乾")。这里用"剧"字强调头痛的剧烈程度,就像脑袋被烤干一样难受。
中间两联具体描写病症和生活状态: - 眼睛看东西出现幻觉("空花眩"),消化系统也不好("脾仓宿滓寒"),感觉肚子里都是没消化的冷食。 - 天还没黑就靠着枕头休息("未灯欹夕枕"),早上起来就得吃药("欲食进朝丸")。这两句生动展现了病人被迫改变的生活作息。
尾联是整首诗的亮点:虽然身体不适,但读书的乐趣依然存在。作者把自己比作西晋学者杜预(字士安),在病榻上通过阅读获得精神寄托。这种在困境中寻找慰藉的态度,让整首诗在写实中透出温暖。
全诗没有华丽辞藻,就像在跟朋友聊天一样自然。作者用"空花眩"、"宿滓寒"这样的日常比喻,让读者能真切感受到他的病痛。最后用读书之乐作结,既展现了文人的本色,也传递出积极的生活态度——即使在最不舒服的时候,也能在书本中找到一方净土。
宋庠
宋庠(xiáng)(996年—1066年),初名郊,字伯庠,入仕后改名庠,更字公序。北宋文学家,工部尚书宋祁之兄。祖籍安州安陆,后迁居开封府雍丘县双塔乡。 天圣二年(1024年),宋庠状元及第,成为“连中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均第一)之人。官至兵部侍郎、同平章事,以司空、郑国公致仕。治平三年(1066年),宋庠去世,年七十一。追赠太尉兼侍中,谥号“元献”(一作元宪),英宗亲题其碑首为“忠规德范之碑”。宋庠与弟宋祁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多秾丽之作,著有《宋元宪集》、《国语补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