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临江仙 寒柳》描绘了一幅凄美的画面,通过寒柳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哀愁和思念之情。
首句“绾得旧时离恨否”,意思是说,寒柳是否还牵挂着过去的离别之苦呢?“风前一样丝丝”,写出了柳枝在风中摇曳的样子,显得柔弱而哀伤。“送人折尽夕阳时”,寒柳送人远行,折尽了柳枝,而夕阳西下,象征着美好的时光已经逝去。“昏鸦余几点,莫认早莺儿”,黄昏时分,几点昏鸦在空中飞过,早莺此时已经隐身不见,增添了画面的寂静和孤独感。
接下来,“憔悴倡条浑不是”,意思是说,寒柳已经憔悴不堪,不再是往日的模样。“菱花记取双眉”,比喻用镜子记住自己的容颜,这里指的是用镜子记住自己的愁容。“秋声谁与寄相思”,寒柳的声音寄托了相思之情,无人可寄。最后一句“章台疏影在,只剩两三枝”,章台指的是古时长安的一条街巷,这里借代美好的回忆,但如今只剩下稀疏的几枝柳树,表达了物是人非的感慨。
整首词通过寒柳的憔悴和稀疏,表达了对离别的哀愁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情感丰富且意境深远。
朱彝尊
朱彝尊(1629~1709),清代诗人、词人、学者、藏书家。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驱芳,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汉族,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除检讨。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博通经史,诗与王士祯称南北两大宗。作词风格清丽,为浙西词派的创始者,与陈维崧并称朱陈。精于金石文史,购藏古籍图书不遗余力,为清初著名藏书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