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二首 其一

苦暑夜不寐,起读月令章。
乃知季夏后,有土居中央。
下以开素景,上以承朱阳。
寒暑相代谢,天运固有常。
如何历家算,视此殊乖张。
谓是大火西,柔金遇而藏。
三庚作三伏,坐使元化戕。
试问创者谁,眇眇秦汉王。
恭惟大统历,贤者宜消详。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主要表达了作者在炎热的夏夜无法入睡,于是起身阅读关于月令的章节,从而引发了对天象和历法的思考。

首先,作者描述了夏夜的酷热,导致他无法入眠。为了解决这种不适,他选择阅读有关月令的知识,月令是古人根据四季变化来安排农事和生活的指南。通过阅读,作者了解到在季夏(夏末)之后,土地位于中央,向下可以展现清凉的景象,向上则承受着炽热的阳光。这表明寒暑交替是自然规律,天象的运行有其固定的规律。

然而,作者对历法的计算产生了疑问。他发现历法中的某些算法与现实中的天象并不一致,甚至有些背离。例如,历法中将大火星西移视为柔金(代表秋季)的来临,认为这会伤害到元气。作者对此感到困惑,认为这种计算方法并不准确。

最后,作者追溯到这种历法的创立者,推测可能是秦汉时期的帝王。他提到“大统历”,这是一种古代的历法,认为贤者应该仔细研究和理解它,以便更好地掌握自然规律。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述作者在夏夜的思考,表达了对自然规律和历法的探索与质疑,体现了古人对天象的观察和对历法的重视。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作者对自然规律的敬畏和对知识的追求。

程敏政

(1445—1499)明徽州府休宁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进士。授编修,历左谕德,以学问该博著称。弘治中官至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见唐寅乡试卷,激赏之。十二年,主持会试,以试题外泄,被劾为通关节于唐寅等,下狱。寻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献志》、《明文衡》、《篁墩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