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大涤山

解骖投宿到蓬壶,骨冷魂清梦寐无。
可怪春禽晓啼月,又催行李出凡途(元孟宗宝《洞霄诗集》卷二)。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宿大涤山时的所见所感,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它的魅力所在。

首句“解骖投宿到蓬壶”,诗人自己把马儿停下了,来到了一个仙境般的地方,蓬壶在这里比喻为美丽而遥远的仙境,也指代大涤山。这里的蓬壶既是一种景色的描绘,也是一种心灵上的寄托,暗示了诗人对美好境界的向往与追求。

次句“骨冷魂清梦寐无”,诗人觉得自己的身体和心灵都变得非常清醒,没有了梦乡。这里的“骨冷”可能是指诗人身处的环境较为清冷,也可能是诗人自己心境的清冷,暗示诗人此刻的心境非常宁静,没有杂念。而“魂清”则表明他的心境达到了一种纯净的状态。“梦寐无”意味着在这宁静的环境中,诗人的心情不再起伏不定,达到了一种宁静的境界。

第三句“可怪春禽晓啼月”,诗人注意到了一个特别的现象,春天的鸟儿在月亮升起时就开始啼鸣,这让他感到有些奇怪。这里,“春禽”指春天的鸟儿,“晓啼月”指清晨月亮升起时啼叫。这种现象或许让诗人感到新奇,也可能是诗人借以表达山中特有的宁静和自然之美,暗示春天的来临,万物复苏,表达了诗人在自然中的独特体验和感悟。

最后一句“又催行李出凡途”,诗人发现自己被这美景所吸引,不由自主地想离开尘世的喧嚣,投入到自然的怀抱中去。这里的“行李”指的是行囊或行装,暗示诗人想要离开世俗的束缚,去追寻心灵的自由。而“出凡途”则表明诗人渴望超越凡尘,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世界。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宁静而美好的心境,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深深热爱和向往,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想要超越尘世、追求心灵自由的愿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