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平首座

家在青山下,投閒岁月多。
杜门长却扫。杖锡独经过。
学佛非无法,哦诗恐是魔。
愿言行古路,莫遣覆藤萝。

现代解析

《赠平首座》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位隐居山林的僧人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简朴、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佛学修行的思考。

首先,诗的开头“家在青山下,投閒岁月多”描绘了这位僧人居住在青山脚下,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这里的“投閒”意味着他选择了远离尘嚣的生活方式,享受岁月静好。这种生活状态让人联想到现代社会中人们追求的“慢生活”,即在自然中寻找内心的平静。

接下来,“杜门长却扫。杖锡独经过”描述了这位僧人闭门谢客,专心修行,偶尔拿着禅杖独自出行。这里的“杜门”和“却扫”表示他不为外界的纷扰所动,专注于自己的修行。这种独处的生活方式在现代社会中也有其意义,提醒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要留出时间与自己对话,保持内心的宁静。

“学佛非无法,哦诗恐是魔”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佛学修行的思考。他认为学习佛法并非没有方法,但如果过度沉迷于吟诗作赋,可能会成为一种精神上的障碍。这里的“魔”指的是修行中的障碍或干扰。这句话提醒我们,在追求精神修养的过程中,要找到平衡,避免被外界的诱惑或爱好所牵绊。

最后,“愿言行古路,莫遣覆藤萝”表达了作者的愿望:希望这位僧人能够坚持传统的修行方式,不要让藤萝覆盖了古老的道路。这里的“古路”象征着传统的修行方法,而“藤萝”则代表外界的干扰或现代的诱惑。这句话传递出一种对传统价值的尊重和对修行的坚定信念。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一位隐居僧人的生活描绘,表达了对简朴、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在修行中保持专注和平衡的重要性。它提醒我们在现代社会中,也要学会在纷扰中寻找内心的宁静,坚持自己的信念和价值观。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