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诗六首(拟选体) 其六
游子既已别,极目上河梁。
浮云何奄忽,飞鸟来西翔。
挥涕沾长缨,引领遥相望。
不惜离别苦,但悲岐路长。
昔我同心友,宁为参与商。
愿保后凋姿,寒冬履严霜。
母为久行役,俛仰令心伤。
秋风数归期,蟋蟀鸣我床。
浮云何奄忽,飞鸟来西翔。
挥涕沾长缨,引领遥相望。
不惜离别苦,但悲岐路长。
昔我同心友,宁为参与商。
愿保后凋姿,寒冬履严霜。
母为久行役,俛仰令心伤。
秋风数归期,蟋蟀鸣我床。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述了一位即将远行的游子和他的母亲之间的惜别之情。通过生动的比喻和细腻的情感描写,诗人展示了离别时的悲伤与怀念,以及对未来重逢的期盼。
1. 游子即将离别:诗的开头提到游子即将离别,他的目标是河梁(桥)。游子离开,目送着通往远方的道路。这里是以“河梁”象征着即将离别的桥梁,也象征着游子即将踏上旅途,前去他未知的地方。
2. 自然景象的映衬:诗中的“浮云”和“飞鸟”是自然景象的描写,用以比喻时间的流逝和游子的归期不定。浮云变幻无常,象征着游子未来境遇的未知;飞鸟从西边飞来,可能象征着游子的精神寄托或未来的某个归宿。
3. 内心的痛苦与期盼:诗人表达了对离别的不舍,但更在意的是路途的遥远。他提到“挥涕沾长缨”,意思是泪水沾湿了腰带,展现了他对离别的深深不舍。而“引领遥相望”则是说他回头望着渐渐远去的方向,表达了对未来的期盼和对过去的依恋。
4. 好友的命运:诗中提到“昔我同心友,宁为参与商”,意思是诗人与挚友虽然分别,但就像参星和商星一样,虽不能同时出现,但彼此的心意依然相通。这表达了尽管他们分别了,但友谊的牵绊依然存在,同时也暗示着两人可能永远无法相见。
5. 母亲的担忧与哀伤:诗的最后部分,诗人转而描述了母亲因游子远行而产生的担忧与哀伤。“母为久行役,俛仰令心伤”描绘了母亲因思念游子而低头感叹的场景。最后,诗人提到了秋风和床前的蟋蟀声,这是秋天的象征,暗示着离别的痛苦和时间的流逝。
整首诗通过描述自然景象、内心感受以及母亲的担忧,生动地勾勒出离别时的场景,展现了游子与母亲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以及他们对未来重逢的无限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