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利塔

苍山亭亭如覆盎,佛塔东西屹相向。
林头朝日射重檐,黄金丹砂晔生光。
中华此塔第十五,图记所传知不妄。
智惠薰成舍利罗,夜半奇芒时一放。
想见当时阿育王,麾叱神工鞭鬼匠。
云车瘴海挽炎沙,沙底黄肠三万丈。
石排方面蔑石段,铁锢瘦中腰鼓样。
功夫精密业长久,位置尊严气高张。
地皮浮水肤寸许,旱溢与之俱下上。
崧山归山夏秋雨,雨潦从衡岁相荡。
天龙围护夜叉守,终劫不敢生波浪。
塔前树秀老不死,树下水流多益壮。
再拜初尝一勺甘,洗我三生烦恼障。

现代解析

这首《舍利塔》用生动的画面和通俗的比喻,描绘了一座古老佛塔的壮观景象和神奇力量。

开头用"覆盎"(倒扣的碗)形容山形,用"黄金丹砂"形容阳光下的塔身金光闪闪,就像给塔披上了一件会发光的华丽外衣。诗人说这是中国排名第十五的佛塔,还特意强调这个说法是有根据的。

中间部分最有意思。诗人想象当年阿育王建造这座塔时,一定是像大老板指挥工程队一样,命令神仙干活、驱使鬼怪施工。用"云车"运来炎热的沙土,塔基打得特别深,就像在地下埋了三万丈的铜墙铁壁。塔身结构精密得像铁箍箍住的腰鼓,既结实又美观。

接着写塔的神奇之处:塔基建在水面上,却能随着水位自动升降;夏天暴雨洪水冲击时,塔就像有天龙护法一样纹丝不动。这里把塔写成了有生命的活物,能自己应对自然灾害。

最后写塔周围的环境:古树永远不死,泉水越流越旺。诗人喝了口泉水,说这水甜得能洗去三辈子的烦恼,用夸张的说法表达了内心的虔诚和感动。

全诗把一座静止的佛塔写得活灵活现,既有宏伟的工程细节,又有浪漫的神话想象,最后回归到普通人的真实感受,让读者仿佛亲眼见到了这座神奇的佛塔。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