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词 其三十九

玉箫声里酌玻璃,风腊旌旗卷绛霓。
星渚月斜珠露重,银河流水亦东西。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幅宫廷夜晚的华美景象,充满了音乐、色彩和自然元素的交织。

首句“玉箫声里酌玻璃”,用“玉箫”代指宫廷中的音乐,声音清脆悦耳;“酌玻璃”则是指酒杯中的酒液在灯光下晶莹剔透,仿佛玻璃一般。这句诗通过听觉和视觉的结合,营造出一种高雅而奢华的氛围。

第二句“风腊旌旗卷绛霓”,“风腊”可能指风中的旗幡,“旌旗”是宫廷中的旗帜,“绛霓”则是红色的霓虹,形容旗帜在风中飘扬,仿佛卷起了红色的霓虹。这句诗通过动态的描绘,展现了宫廷的威严与壮丽。

第三句“星渚月斜珠露重”,“星渚”指的是星空下的水边,“月斜”表明月亮已经西斜,时间已晚;“珠露重”则形容露水像珍珠一样晶莹,且数量很多。这句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增添了夜晚的宁静与美丽。

最后一句“银河流水亦东西”,“银河”指的是天上的星河,“流水”则是指地上的河流。这句诗通过对比天上的星河与地上的河流,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空间的广阔,同时也暗示了宫廷生活的无常与变化。

整首诗词通过音乐、色彩、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宫廷夜晚的华丽与宁静,同时也透露出对时间流逝的淡淡哀愁。诗词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奢华的宫廷夜晚,感受其中的美与哀。

王仲修

王仲修,成都华阳(今四川成都)人,徙家开封。圭子。神宗熙宁三年(一○七○)进士。八年,以著作佐郎为崇文院校书。同知太常礼院(《宋会要辑稿》卷选举三三之一四)。元丰四年(一○八一),坐谒告淮南时所为不检,冲替(同上书职官六六之一五)。七年,为著作佐郎(《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四八)。哲宗元祐二年(一○八七)勒停。元符三年(一一○○),为其父王圭诉冤,尽复圭故官谥赠。事见《东都事略》卷八○《王圭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