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描述的是立秋时节,官府催促百姓收割秋苗的情景,以及作者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
首句“立秋才一日,期会到林泉”点明了时间——立秋刚过,官府就急急忙忙地催促百姓到田间地头收割庄稼。这里的“期会”指的是官府的催促,而“林泉”则代指乡间田野。
接下来的“已悟征苗意,曾吟喜雨篇”表达了作者对官府催促的理解。他明白官府急于征收秋苗是为了保障粮食供应,而自己也曾写过赞美雨水的诗篇,因为雨水对庄稼生长至关重要。这里的“征苗”指的是官府征收庄稼,“喜雨篇”则是作者赞美雨水的诗作。
“饥锄山草尽暘汲井泥坚”描绘了百姓在干旱中艰难劳作的场景。百姓们饥饿难耐,不得不锄尽山上的野草,却依然无法缓解旱情;井里的泥也干硬了,打水变得异常困难。这句诗通过具体的画面,生动地展现了百姓的困苦生活。
最后一句“闻道邻州牧,忧民夜不眠”则表达了作者对邻州官员的敬佩。他听说邻州的官员因为担忧百姓而夜不能寐,这表明这些官员真正关心百姓的疾苦。作者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那些真正为民着想的官员的赞赏,同时也暗示了对当前官府催促收割的不满。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立秋时节官府催促收割、百姓艰难劳作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以及对那些真正关心百姓的官员的敬佩。诗中没有直接批判官府,但通过对百姓生活的细致描写,含蓄地表达了对官府行为的质疑和对民生问题的关注。
薛嵎
(1212—?)温州永嘉人,字仲止,一字宾日。理宗宝祐四年进士。官长溪簿。诗宗永嘉一派。有《云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