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月 玉簪
玉筋留痕,冰壶蘸影,冷光微映帘押。
幽丛浅绿,比蕉心差狭。
看露下、素萼开才,讶云外、瑶姬来霎。
搔头小、吹堕碧栏,幻成香荚。
麝熏围匼匝。
正拜月妆成,叶底争掐。
个人纤媚,傍兰云低插。
爱一缕、香逗秋衾,正半夜、梦回凉榻。
清韵足,沈水罢添睡鸭。
幽丛浅绿,比蕉心差狭。
看露下、素萼开才,讶云外、瑶姬来霎。
搔头小、吹堕碧栏,幻成香荚。
麝熏围匼匝。
正拜月妆成,叶底争掐。
个人纤媚,傍兰云低插。
爱一缕、香逗秋衾,正半夜、梦回凉榻。
清韵足,沈水罢添睡鸭。
现代解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株玉簪花在秋夜中的清雅姿态,通过细腻的比喻和场景刻画,展现了花与人之间的诗意互动。
上片用"玉筷子留下的痕迹""冰壶蘸水的倒影"形容花瓣上的露珠,月光透过帘子投下清冷微光。将玉簪花丛比作"浅绿的芭蕉心但更窄",突出其秀气。接着用"惊讶天上仙女突然降临"的比喻,写花朵在夜露中绽放的灵动。最后以"发簪坠落栏杆变成香花"的奇幻想象收尾。
下片转入人物互动:麝香熏染的香气环绕中,女子模仿花朵拜月的姿态,在叶间采摘。用"纤柔妩媚""依偎着兰云"表现女子簪花时的风情。后四句转入生活场景:花香渗入秋被,半夜凉榻梦醒时,发现自然的花香比熏香炉(睡鸭)更清雅怡人。
全词巧妙融合了三个层次:
1. 自然之美:露珠、月光、花影的细腻刻画
2. 女性之美:摘花、簪花的动态描写
3. 生活之趣:花香与梦境交织的闲适
通过"玉簪花"这个意象,将植物形态、女性妆饰、生活雅趣串联起来,用"冷光""凉榻"等清凉意象营造秋夜氛围,最终落在"天然花香胜过人工熏香"的生活感悟上,体现了宋代文人追求清雅自然的审美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