漷农叹
漷南有农者,家仅一两车。
王师征淮蔡,官遣给军储。
翁无应门儿,一身老当夫。
劳劳千里役,泥雨半道途。
到军遭焚烹,翁脱走故闾。
车牛力既尽,户籍名不除。
府帖星火下,尔乘仍往输。
破产不重置,笞箠无完肤。
翁复徒手归,涕洟满敝襦。
问家墙屋在,榆柳馀残株。
野雉雊梁间,狐狸穴阶隅。
老妻出佣食,四顾筐箧无。
有司更著役,我实骨髓枯。
仰天哭欲死,醉吏方歌呼。
王师征淮蔡,官遣给军储。
翁无应门儿,一身老当夫。
劳劳千里役,泥雨半道途。
到军遭焚烹,翁脱走故闾。
车牛力既尽,户籍名不除。
府帖星火下,尔乘仍往输。
破产不重置,笞箠无完肤。
翁复徒手归,涕洟满敝襦。
问家墙屋在,榆柳馀残株。
野雉雊梁间,狐狸穴阶隅。
老妻出佣食,四顾筐箧无。
有司更著役,我实骨髓枯。
仰天哭欲死,醉吏方歌呼。
现代解析
《漷农叹》通过一个普通农民的悲惨遭遇,揭示了战争和苛政对百姓生活的摧残。诗中的主人公是一位住在漷南的农民,家里只有一辆牛车。由于朝廷征讨淮蔡,他被官府征调去运送军需物资。这位老人没有儿子可以帮忙,只能独自承担这繁重的劳役。
他在泥泞的雨途中跋涉千里,到达军营后,牛车却被军队烧毁,老人只能逃回家乡。然而,尽管牛车没了,他的名字还在户籍上,官府依然逼他继续服役。他不得不卖掉家产,重新购置牛车,但最终还是被官府打得遍体鳞伤,空手而归。
回到家时,他发现家已经破败不堪,房屋残破,树木凋零,野鸡和狐狸占据了家中的角落。老妻为了生计,不得不外出帮佣,家中一贫如洗。尽管如此,官府还是不断派给他新的劳役,老人感到自己的骨髓都要被榨干了。他仰天痛哭,几乎要死去,而那些醉酒的官吏却还在唱歌享乐。
这首诗通过这位农民的遭遇,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底层百姓的苦难。战争和苛政让他们家破人亡,生活无以为继。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强烈的对比,表达了对这些苦难百姓的同情,同时也对腐败的官吏和无情的官府提出了控诉。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它真实而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的不公与百姓的疾苦,让人感受到那个时代普通人的无奈与绝望。通过一个普通农民的故事,诗人让读者看到了战争和苛政对普通人生活的毁灭性影响,令人深思。
张翥
张翥(1287~1368) 元代诗人。字仲举,晋宁(今山西临汾)人。少年时四处游荡,后随著名文人李存读书,十分勤奋。其父调官杭州,又有机会随仇远学习,因此诗文都写得出色,渐有名气。张翥有一段时间隐居扬州,至正初年(1341)被任命为国子助教。后来升至翰林学士承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