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二首 其一

县市无城堵,坡陀枕水滨。
铜坑寒凿矿,炭户晓担薪。
兵后姜芽少,岩深箭竹新。
沙蹊浮石子,戛戛履声频。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铜陵县城的自然风貌和百姓生活,语言朴实却充满画面感。

首联写县城没有城墙,依着水边高低起伏的地势而建。这种开放式布局暗示当地民风淳朴,也点出铜陵"枕水滨"的地理特征。

颔联通过矿工寒天挖铜、樵夫清晨担柴两个特写镜头,展现当地两大支柱产业:铜矿开采和烧炭业。"寒凿""晓担"的细节既体现劳动艰辛,又暗含生机勃勃的生活气息。

颈联转向战后景象:生姜产量锐减,但深山里的箭竹却长势喜人。这种对比既暗示战争创伤,又展现大自然顽强的生命力。

尾联最有趣:走在铺满碎石的沙路上,脚步声格外清脆响亮。"戛戛"这个拟声词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能听见脚步与石子碰撞的声响,巧妙收束全诗。

全诗像一组纪录片镜头:从县城全景到矿工特写,从战后民生到山间新竹,最后定格在行人脚下的沙路。没有华丽辞藻,却用白描手法生动呈现了铜陵的市井百态和山水之美,让读者看到古代矿城独特的生活图景。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