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曲

青波远泛舟,碧石朝逢雨。
伾见江上人,惟见江上树。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上偶遇的朦胧画面,语言简洁却充满意境美。

前两句"青波远泛舟,碧石朝逢雨"像电影开场镜头:清晨的江面泛着青色波纹,一叶小舟缓缓驶向远方,岸边被雨水洗过的青石格外鲜亮。这里用"青""碧"两种相近的冷色调,营造出清冷湿润的晨间氛围。

后两句笔锋一转:"伾见江上人,惟见江上树"。诗人似乎瞥见江上人影,但定睛一看却只有岸边的树影。这个视觉误差特别生活化——就像我们眯着眼看远处景物时产生的错觉。这种"似见非见"的描写,既保留了偶遇的惊喜感,又留下想象空间,让读者自己去填补那个可能存在的"江上人"。

全诗妙在"留白"艺术。短短20个字里,有色彩(青、碧)、有声音(雨声)、有动态(泛舟),最后用视觉错觉收尾,像一幅水墨画的飞白,让人回味那个消失在树影间的神秘人影。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正是中国传统诗歌"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典型体现。

宗臣

宗臣(1525~1560)明代文学家。字子相,号方城山人。兴化(今属江苏兴化)人。南宋末年著名抗金名将宗泽后人。嘉靖二十九年进士,由刑部主事调吏部,以病归,筑室百花洲上,读书其中,后历吏部稽勋员外郎,杨继盛死,臣赙以金,为严嵩所恶,出为福建参议,以御倭寇功升福建提学副使,卒官。诗文主张复古,与李攀龙等齐名,为“嘉靖七子”(后七子)之一,散文《报刘一丈书》,对当时官场丑态有所揭露,著有《宗子相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