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夜晚的情景,主人公在月光下偷偷出门,心情复杂,既紧张又兴奋。
首先,“羊灯未上月如丝”描绘了夜晚的景象,月亮像丝线一样柔和,而灯光还未点亮,暗示了时间的静谧和主人公的隐秘行动。
接下来,“偷出中门步屧迟”直接描述了主人公偷偷出门的情景,脚步缓慢而谨慎,显示出内心的紧张和小心翼翼。
“拂槛衣声疑竹韵,窥窗鬓影误花枝”这两句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主人公在行动中的敏感和警觉。衣服轻轻擦过门槛的声音,让他误以为是竹子的声音;窗外的影子,让他误以为是花枝。这些都是因为紧张而产生的错觉,增加了诗中的紧张气氛。
“乍尝险味情逾怯,强定惊魂力不支”进一步揭示了主人公的心理状态。他初次尝试这种冒险的行为,感到非常害怕,虽然努力镇定自己,但内心的恐惧让他感到无力。
最后,“踪迹怕人猜料著,暗中归去朗吟诗”表达了主人公在完成任务后,担心被人发现,于是悄悄地在黑暗中回家,并大声吟诗,以此来掩饰自己的行踪和内心的慌乱。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内心独白,展现了主人公在夜晚偷偷行动时复杂的心情,既有冒险的刺激,也有对被发现的不安和恐惧。诗中的意象和情感都表现得非常生动,让人能够感同身受。
孙原湘
孙原湘(1760 ~1829)清代诗人。字子潇,一字长真,晚号心青,自署姑射仙人侍者,昭文(今江苏常熟)人。清嘉庆十年(1805年)进士。翰林院庶吉士,充武英殿协修。不久得疾返里不出,先后主持玉山、毓文、紫琅、娄东、游文等书院讲席,学生多有成就。他擅诗词,主张“性情为诗之主宰”。又工骈、散文,兼善书法,精画梅兰、水仙。诗文与同时期的王昙、舒位鼎足,并称“后三家”或“江左三君”。著有《天真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