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和铁崖先生水仙入韵
千叶名花阆苑移,浓香百和为重肌。藻翘半脱春如醉,翠袖轻扶夜更痴。
赋就陈王空自怨,佩遗交甫至今疑。承恩不向金涂立,入道初将羽帐离。
步月有时羞素女,行云无意妒瑶姬。水边寂莫谁能赏,林下风流总未知。
肠断二生孤旧约,眼明万槁出新枝。朱弦五十闲瑶瑟,黄九为君重赋诗。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株高贵脱俗的水仙花,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典故展现了它的独特魅力。
诗人开篇用"阆苑仙花"形容水仙的珍贵,说它香气浓郁得仿佛能渗透肌肤。接着用拟人手法,写水仙叶片半垂像喝醉的美人,翠绿的花茎像痴情少女的衣袖。这里把静态的花写出了动态的美。
中间部分连用四个典故:曹植《洛神赋》的遗憾、郑交甫遇仙女的传说、汉武帝金屋藏娇的故事、修道者离开尘世的选择。这些典故不着痕迹地暗示水仙既有仙子的气质,又带着人间的情愁。
随后诗人对比描写:水仙在月下让素雅女子都自愧不如,却不会嫉妒云中的仙女;它在水边寂寞开放,林中的隐士也未必懂得欣赏。这种对比突出了水仙与世无争的高洁品格。
结尾处笔锋一转,写干枯的枝头突然绽放新芽,就像断弦的古琴重新奏响,诗人要为此再赋新诗。这个转折充满希望,暗示美好的事物终将被发现和珍视。
全诗最妙处在于:明明咏花,却处处写人。水仙的形象融合了仙子的飘逸、美人的娇羞、隐士的清高和才子的孤傲,最终升华为一种超越世俗的理想人格象征。诗人用细腻的笔触,让我们看到一株花里藏着整个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