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楼·花好处

花好处,不趁绿衣郎。缟袂立斜阳。面皮儿上因谁白,骨头儿里几多香。尽饶他,心似铁,也须忙。甚唤得、雪来白倒雪。更唤得,月来香杀月。谁立马,更窥墙。将军止渴山南畔,相公调鼎殿东厢。忒高才,经济地,战争场。

现代解析

这首词用幽默风趣的笔调,表面上写花,实则暗含深意。全词围绕"花"展开,但此"花"并非普通花卉,而是暗指某种令人着迷又危险的事物。

上阕描写这"花"的独特魅力:它不依附权贵(绿衣郎),独自站在夕阳下。表面洁白(面皮儿白),骨子里却透着诱人香气。就连铁石心肠的人见了,也会忍不住心动忙碌。

下阕用夸张手法继续渲染:这花比雪更白,比月更香,引得人们驻足窥探。接着用"望梅止渴"和"宰相调味"两个典故,暗示这花既能解渴(满足欲望)又能调味(增添生活趣味)。最后点明主题:这看似美好的事物,实则是高智商者的博弈场、经济利益的角斗场,暗藏风险。

全词妙在:
1. 通篇说花却不止于花,处处双关
2. 用日常口语写深刻道理,比如"骨头儿里香"这样接地气的表达
3. 结尾突然转折,从风花雪月转到"战争场",形成强烈反差
4. 历史典故用得自然,不显晦涩

本质上是在告诫人们:表面美好的事物往往暗藏玄机,越是诱人的东西,越可能是聪明人设下的利益战场。这种借物喻理的手法,让严肃的道理变得生动有趣。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