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在郊外祭祀迎神的场景,充满仪式感和自然生机。
开头两句“青阳节谢,朱明候改”点明季节变换——春天(青阳)结束,夏天(朱明)到来。诗人用颜色代指季节,画面感很强。
接着用植物和水果展现夏日景象:“靡草彫华(花),含桃流彩”。凋谢的野草和绽放的樱桃形成对比,一枯一荣间突出生命的循环,也暗示祭祀的肃穆与自然的丰饶并存。
后四句转入祭祀现场:“虡列钟磬”写编钟、石磬等乐器整齐悬挂,“筵陈脯醢”写祭桌上摆满肉干和肉酱。最后两句直接点题——用音乐迎接神明,仿佛神明真的降临人间。
全诗短小精悍,通过季节更替的鲜活画面与庄严的祭祀场景交织,传递出古人对自然的敬畏、对神明的虔诚。最妙的是结尾“神其如在”四字,既保留神秘感,又让读者感受到仪式中那种真实可触的信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