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黄河改道对沛县和徐州两地带来的巨大变化。
前两句写黄河在沛县奔腾了十年,河水浑浊发黄让人眼花。后两句突然转到黄河改道徐州后的景象:才过了几个月,沛县原来的河道就干涸见底,河床上甚至快要长出桑树了。
诗人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自然力量的强大和无情:
1. "汤汤"形容黄河水势浩大,"眩眼黄"突出河水浑浊
2. "忽徙"二字强调变化之快,出人意料
3. 从"清流"到"枯尽"的强烈反差,凸显环境剧变
4. "欲生桑"这个细节特别生动,干涸的河床居然能长树,说明改道时间虽短但影响深远
全诗短短28个字,却像一组对比鲜明的照片,让我们看到黄河改道给两岸百姓生活带来的深刻影响,也让人感受到大自然改造地理环境的惊人力量。
潘希曾
潘希曾,浙江金华人。弘治十五年(1502)进士,改庶吉士,授兵科给事中,因灾异奏陈八事,指斥近幸。出核湖广、贵州军储还,不赂刘瑾,刘瑾大怒,矫诏廷杖除名。刘瑾伏诛,起迁吏科右给事中。嘉靖中历太仆卿,伏阙争大礼。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迁工部右侍郎总理河道,筑长堤四十余里,期年而成。历兵部左右侍郎。嘉靖十一年(1532)五月初四日卒于官,年五十七。赠兵部尚书。有《竹简集》及《奏议》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