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扬州端午呈赵帅》描绘了端午节的热闹场景,并通过对不同人物的对比,表达了一种对生活的幽默观察和感慨。
诗的开头“榴花角黍斗时新”写的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榴花象征着端午节的季节,角黍(即粽子)则是节日的标志性食物,大家互相赠送粽子,比拼谁家做的最新鲜。这句描绘了节日的喜庆氛围,人们都在享受节日的欢乐。
接下来,“今日谁家不酒樽”进一步强调了节日的热闹。端午节这天,家家户户都在举杯庆祝,酒成了节日的必备品。这句写出了节日的普遍性,所有人都沉浸在欢乐中。
第三句“堪笑江湖阻风客”则笔锋一转,引入了一个不同的形象——“阻风客”,指的是那些在江湖中奔波、风餐露宿的人。他们可能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像普通人一样享受节日的快乐,反而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作者用“堪笑”一词,表达了对这种境遇的幽默态度,并非真正的嘲笑,而是带有一种无奈和自嘲。
最后一句“却随蒿艾上朱门”则将这种对比推向高潮。蒿艾是端午节用来驱邪的植物,朱门则象征着富贵人家。那些在江湖中奔波的人,本应与节日无关,却不得不随着蒿艾一起进入富贵人家的门槛,仿佛被节日的氛围所裹挟。这句既写出了节日的普遍性,也暗示了生活中不同阶层、不同命运的人在同一时刻的不同处境。
整首诗通过对端午节热闹场景的描绘,以及对江湖中人与普通人生活的对比,表达了一种对生活的幽默观察和对命运的感慨。它让我们看到,无论在何种处境下,人们都在努力融入节日的氛围,即便有时显得有些无奈,但这种融入本身也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与坚持。
戴复古
戴复古(1167年-约1248年),字式之,常居南塘石屏山,故自号石屏、石屏樵隐,天台黄岩(今属浙江台州)人,南宋著名江湖诗派诗人。曾从陆游学诗,作品受晚唐诗风影响,兼具江西诗派风格。部分作品抒发爱国思想,反映人民疾苦,具有现实意义。晚年总结诗歌创作经验,以诗体写成《论诗十绝》。一生不仕,浪游江湖,后归家隐居,卒年八十余。著有《石屏诗集》、《石屏词》、《石屏新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