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两个好朋友选择了不同的人生道路,但依然互相理解和支持的故事。
诗的开头说"交知心莫逆",意思是真正的朋友即使选择不同道路也不会反目成仇。"月里方攀桂"比喻朋友考中科举(就像月宫里折桂),而"山中自采薇"则是说自己选择隐居山林(像古代隐士伯夷叔齐采薇而食)。
中间部分表达了两种人生态度:朋友选择"致君"(辅佐君王)这条路,期待能实现抱负;而诗人自己选择"遁世"(隐居),看重的是远离官场算计的自由。
最后两句很温暖:等我们都老了头发花白时,你功成名就,我也可以安心归隐山水之间。这说明真正的友谊不会因为人生选择不同而改变,就像两条平行线,虽然方向不同,但始终相伴。
整首诗用简单自然的比喻,表达了深刻的人生哲理:朋友不必走相同的路,重要的是互相尊重各自的选择,这份情谊经得起时间和境遇的考验。
释智圆
释智圆(976~1022),字无外,自号中庸子,或称潜夫,俗家姓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宋初天台宗山外派重要的诗文僧。他隐居西湖孤山多年而卒,后人因称其为“孤山法师”。释智圆虽为佛徒,但颇爱好儒学,喜为诗文,是唐中叶至宋初儒释道三家学说相互渗透的时代潮流下,致力于儒释相通的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