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端州杂诗 其六》是清代诗人朱彝尊的作品,通过这首诗,他表达了对当时朝廷政治风气的深刻感慨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诗的开头提到“近日中书诏已繁”,意思是最近朝廷发布的诏令非常多,显得杂乱无章。这里的“中书诏”指的是朝廷的重要文件,而“繁”则暗示这些文件过多,可能缺乏实质内容,甚至有些轻率。接着,“词头更亵白麻尊”进一步指出,这些诏令的措辞和形式可能不够庄重,甚至有些随便。“白麻”是古代用来书写重要文件的材料,这里用来象征朝廷的权威,而“亵”则表示这种权威被轻视了。
接下来的两句“本朝相业惟调旨,寰海人心仰代言”,诗人批评当时的宰相们只注重起草和发布诏令,而忽视了真正的治国之道。“寰海人心”指的是天下百姓的期望,他们原本希望朝廷能够真正代表他们的利益,但现实却是朝廷只顾着发号施令,忽略了民心的需求。
“天语简来偏足贵,温纶滥得岂为恩!”这两句诗人进一步讽刺了朝廷的诏令。“天语”是指皇帝的话,诗人认为,真正有价值的诏令应该是简洁而有力的,但现实中却有很多滥发的诏令,这些诏令并不能真正体现皇帝的恩德,反而显得空洞无物。
最后两句“莫因乱世多宽假,一字低昂国体存!”诗人告诫人们,不要因为处于乱世就对朝廷的宽大政策心存侥幸,每一个字的措辞都可能影响到国家的尊严和体面。“国体”指的是国家的尊严和制度,诗人认为,即使在乱世,朝廷也应该保持庄重和严肃,不能随意发布轻率的诏令。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批评朝廷诏令的泛滥和轻率,表达了诗人对当时政治风气的失望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诗人希望朝廷能够重视民心,保持庄重,真正为国家的前途着想,而不是只顾着发号施令,忽略了治国之道。这首诗不仅反映了清代政治的一些问题,也具有一定的现实警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