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借三国历史抒发对朝代兴衰的感慨,核心思想是"国家命运看似天定,实则人事更关键"。
前两句用"玉垒山上的浮云阴沉不散"起兴,比喻三国乱世的阴影犹在,但作者随即指出:所谓"兴亡天定"不过是古人的托词。后两句用对比手法点破主题——诸葛亮在渭河边早早陨落("星殒"指诸葛亮之死),而劝蜀汉投降的谯周却活了七十多岁,这种反差恰恰说明:历史结局并非天意,而是不同人物选择的结果。
诗人表面上说兴亡由天,实际在讽刺:若真由天定,为何忠诚勤勉的诸葛亮短命,误国的谯周反而长寿?这种反讽揭示了历史残酷的真相——成败往往取决于现实中的决策与人谋,而非虚无的"天命"。全诗用具体的历史人物(诸葛亮与谯周)和自然意象(浮云、流星)作对比,让读者在反差中自己体会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