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申小暑前,与叶雨云三兄于绮梦楼消夏食面。时南方洪水并系幽怀,因约分嵌江南雨三字成篇

兼旬霪雨苦诸夏,倒倾江河势奔马。
荆襄鲋鲤跃街衢,戟指天威胡为者。
与子同袍麾前驱,乾糇哽咽断行厨。
远犒冷淘冰于齿,忧时能忘杜与苏。
自惭食量添酒量,秘法饼师窥烹酱。
剑南朝食美酸齑,滋味独少北伧样。
塔影欲颓夕红楼,楼中梦笔补珍馐。
海澨浊浪归息壤,起社赓诗正此由。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暴雨成灾的夏天,诗人和朋友在酒楼吃面避暑的场景,同时抒发了对南方洪水的忧虑。

全诗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来理解:

1. 洪水肆虐的景象(前四句)
用"倒倾江河势奔马"这样生动的比喻,描写暴雨像奔腾的野马一样倾泻而下,导致街道上都有鱼在游动("鲋鲤跃街衢")。诗人忍不住质问老天爷为什么要这样("戟指天威胡为者")。

2. 避暑吃面的场景(中间八句)
诗人和朋友一起吃冷面("远犒冷淘")解暑,但心里还惦记着像杜甫、苏轼这样关心民间疾苦的诗人。他们边吃边讨论面食的做法,提到南方人爱吃酸菜("美酸齑"),但北方风味的食物这里却没有。

3. 借景抒怀(最后四句)
在夕阳下的酒楼里("塔影欲颓夕红楼"),诗人用写诗来代替美食("梦笔补珍馐")。虽然海边有洪水("海澨浊浪"),但诗人希望通过写诗来安抚民心,就像古代大禹用息壤治水一样。这正是他们组织诗社、写诗唱和的原因。

诗歌特色:
- 用"奔马"等生动比喻让暴雨画面跃然纸上
- 通过吃面这样日常小事,带出对民生大事的关切
- 巧妙把洪水与写诗联系起来,展现文人以笔为剑的责任感
- 语言既有"冷淘"(冷面)这样的生活化词汇,也有"息壤"这样的典故,雅俗共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