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即景

万壑烟光紫翠酣,暖风晴树两相堪。
疏帘卷雾诗眸豁,短屐行云野兴甘。
莺送巧音寻谷口,水浮新涨漾溪南。
三山海上元同调,更喜韶光拥暮岚。

现代解析

《山中即景》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林景色,通过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之情。

首句“万壑烟光紫翠酣”,诗人用“万壑”形容山林众多,用“烟光”形容山间云雾缭绕的景象,用“紫翠酣”形容山色青紫相间,生机盎然,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气和活力。

第二句“暖风晴树两相堪”,进一步描述了温暖的春风和晴朗的树木相互映衬,相互衬托出一幅美好的景象,让人感觉轻松愉快。

第三句“疏帘卷雾诗眸豁”,意思是轻薄的窗帘卷起,露出雾气中的景色,诗人的视野豁然开朗,心情舒畅。这里用了“卷雾”这个词,形象地描绘了窗帘遮挡和揭开雾气的过程,增强了画面感。

第四句“短屐行云野兴甘”,意思是诗人穿着短靴走在云雾之中,心情愉悦。这里的“短屐”指的是短靴,诗人的行走方式,也象征着悠然自得的心态。整句诗暗示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

接着两句“莺送巧音寻谷口,水浮新涨漾溪南”,描绘了黄莺悦耳的歌声和溪水的涨势,生动地表现了山中自然环境的美丽和活力。

最后两句“三山海上元同调,更喜韶光拥暮岚”,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持久喜爱,以及对生命美好时光的珍惜。在这里,“三山”指的是想象中的仙境,而“海上”则是指诗人想象中的理想之地。整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乐观态度和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同时,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