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乡(一有县字)村路作

日下风高野路凉,缓驱疲马闇思乡。
渭村秋物应如此,枣赤梨红稻穗黄。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日傍晚的乡村旅途场景,读来像一幅带着温度的风景画。

开篇"日下风高野路凉"直接把我们拉进画面:太阳西沉,野外的风越吹越急,路上凉意渐浓。这里用"凉"字巧妙传递了两种感受:一是秋天傍晚真实的温度,二是旅人内心的孤寂感。

第二句"缓驱疲马闇思乡"让画面动了起来:诗人骑着疲惫的马慢慢前行,在暮色中默默思念家乡。"缓驱"和"疲马"这两个细节特别生动,既写出了旅途的劳累,又暗示了思乡的沉重。

后两句"渭村秋物应如此,枣赤梨红稻穗黄"突然跳转到对家乡的想象:这时候家乡渭村的秋景也该是这样吧——枣子红了,梨子熟了,稻穗黄了。诗人用三种农作物的鲜艳颜色(赤、红、黄)组成一幅丰收图景,与前面凉意袭人的野路形成温暖对比。

最妙的是诗人没有直接说"我想家",而是通过描写家乡此刻应有的丰收景象,让读者自然感受到他浓浓的乡愁。这种"以景写情"的手法,比直白抒情更有味道,就像我们想家时会不自觉想起妈妈做的菜香、家门口那棵开花的树一样,用具体的事物勾起更深的情感。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