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猿

秋风飒飒猿声起,客恨猿哀一相似。
漫向孤危惊客心,何曾解入笙歌耳。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夜旅人听到猿声时的孤独与哀愁。

前两句"秋风飒飒猿声起,客恨猿哀一相似":秋风吹得树叶沙沙作响,远处传来猿猴的啼叫声。这声音让漂泊在外的旅人("客")感到特别难过,因为猿猴的哀鸣和旅人心中的愁苦简直一模一样。

后两句"漫向孤危惊客心,何曾解入笙歌耳":猿声随意地飘荡在孤独危险的深山里,惊扰着旅人脆弱的心。但这些充满哀愁的声音,又怎么会被那些整天沉浸在歌舞享乐中的人们所理解呢?

整首诗的精妙之处在于:
1. 用猿声比喻游子的孤独,把看不见的愁绪变成听得见的声音
2. 通过对比"孤危"的旅人和"笙歌"的享乐者,突出漂泊者的心酸
3. "飒飒"这个拟声词让秋风变得可感,增强了画面感

诗人其实是在说:只有经历过漂泊之苦的人,才能真正听懂猿声里的哀愁。那些生活安逸的人,永远无法体会这种刻骨铭心的孤独。这种"无人理解的孤独",正是全诗最打动人心的地方。

0